-
Alan Turing提出了「圖靈機」(Turing Machine)的構想
-
世界第一部電子電腦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誕生,開創二進位等現代電腦重要元素
-
第一部以真空管(vacuum tube)為基礎元件的通用型巨型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電子數值積分計算器)問市
-
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最大的「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ACM)成立
-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成立了全球最早的「計算機科學系」(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s)
-
Dennis Ritchie和Kenneth Thompson提出Unix作業系統
-
Ray Tomlinson寄出世界上第一封email
-
第一部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Altair 8800問世
-
微軟公司個人電腦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上市
-
-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建立
-
建立網頁的「超文件標示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被提出
-
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正式通過「可延伸標記式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1.0規範
-
-
-
臺灣國科會推動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2002-2007)
-
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DH組織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 (ADHO)成立
-
美國「國家人文研究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NEH)成立「數位人文辦公室」(Offi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
歐洲數位文化遺產平臺(Europeana.eu)成立
-
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DH組織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 (ADHO)成立
-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改名為「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
-
歐盟European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Consortium (ERIC)成立Digit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for the Art and Humanities(DARIAH),整合各國人才、數位資源、數位工具、資訊,並促進數位人文學的研究與教學
-
-
+
-
展覽紀念章-紅樓夢
1. 臺灣數位人文發展
當科技改變了人的生活,以生活為研究對象的人文學科自然也會發展出新的面貌,而「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簡稱DH)這個詞彙的發展也就順應而生。「數位人文」範疇為(林富士主編,2017):「利用數位科技探討或解決人文領域的問題,或是從人文的角度探索、反思數位科技如何形塑人文世界」。
數位人文研究素材是立基於大量數位化資料,這點引發了歷來在人文領域中扮演著「資料源頭」的圖書館的關注。臺灣從2000年前後開啟數位典藏計畫,累積了大量高品質的珍貴數位文史素材,奠定了「數位人文」領域的發展契機。臺灣政府支持數位人文研究並鼓勵數位人文教學,為臺灣數位人文的發展揭幕。
本展覽介紹臺灣致力於數位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為數位人文提供有利支撐的平台及工具,並以「紅樓夢研究」為範例,希冀開啟大家對數位人文的認識與興趣。
2. 臺灣數位人文研究成果例舉
以「文學研究」羅鳳珠教授及「史學研究」黃一農教授數位人文研究成果為例。
2.1 文學研究 - 羅鳳珠教授
羅鳳珠教授為「結合文學研究與資訊科技」的先趨,《網路展書讀》網站為其多年研究成果。2015年羅教授逝世,生前將網站捐贈給臺灣大學圖書館保存。為保存網站原始樣貌,不修改變動網頁內容。
羅鳳珠以「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1992-1999建置)獲1998年中華民國傑出資訊應用暨產品獎。
唐代詩人行吟地圖建構:李白、杜甫、韓愈
羅鳳珠、白璧玲、廖泫銘、范毅軍、鄭錦全,〈唐代詩人行吟地圖建構:李白、杜甫、韓愈〉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第40卷1期,2014年4月,頁4-28
2.2 史學研究 - 黃一農教授
黃一農教授係中央研究院院士,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後,轉而從事歷史學研究,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文社會中心主任。
黃院士近年致力於以電子資料庫對古籍紅樓夢進行「e考據」,結合數位與人文,找回故事的原貌。其研究〈福康安與乾隆帝關係揭祕〉(2013),推斷福康安應非皇帝的私生子。
黃一農,2014,《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3. 臺灣數位人文研究平台及工具
如何進行數位人文研究? 需要有「數位人文究平台及工具」,本展覽以紅樓夢為例,說明數位人文平台及工具的使用。
國家圖書館職司國家文獻典藏,並以豐富的古籍特藏聞名於世,多年來致力於古籍數位化與漢學研究推廣。隨著科技發展的與時俱進,國圖投入數位人文研究平台開發並導入各項數位化工具,發掘古籍及漢學研究在數位時代的新定位,促進研究者及大眾對數位人文之認識與學習。
(1) 「通用型古籍數位人文研究平台」
以國圖特藏文獻中最具代表性的明人文集為文本內容,開發著重發展實驗性功能與使用者經驗回饋之數位人文研究工具,透過各種統計分析、資訊視覺、斷詞標註等工具性分析與輔助,提高學者從宏觀與多樣角度,拓展研究觀察的視野,並促進一般大眾對古籍價值之認識與學習。
《紅樓夢》以花喻人,將黛玉比擬為芙蓉花,寶釵為牡丹花。查查明代文人如何描述芙蓉及牡丹?從系統統計數據可知,明代文集中描述[芙蓉]的比例高於[牡丹]。
王恭 《草澤狂歌》<木芙蓉>
莫恨芳容生獨晚,好隨黄菊傲西風。
王恭 《草澤狂歌》<賦得牡丹因感舊遊同軰>
惆悵舊遊今寂寞,一枝濃艷共誰看。
接續臺灣1980年代所啟動的數位文化建設工程,承傳傾全國之力營造的數位典藏成果,開放社會近用共享。致力於鏈結開放資料(LOD)之實作,以及數位資料與學術成果之創新應用,期能以新的敘述、詮釋與傳播方式,展現更多跨界想像,打造一座數位科技與人文藝術共舞的島嶼。
重要成果為「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開放博物館」、「臺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鏈結開放資料集(LOD)、《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歷史地圖散步」專書與APP等。
● 典藏560萬筆數位資源、逾760個成果網站,原創內容養分汲取庫!
(1) 數位人文研究平台
兼具開放存取與多人協同研究機制的雲端平台。提供研究者上傳文本與權威詞,可結合其他開放資料,運用文本自動標記、詞頻統計、相似內容比對、關聯分析、時空整合呈現、資料視覺化等工具,進行文本資料探勘,以發現新的知識脈絡。藉由開放性線上研究,打造國際級的學術社群網絡。
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中文影片介紹
數位人文研究平台-英文影片介紹
以紅樓夢為例,提供人物關聯圖、社會網絡分析圖、不同章節中人名及情緒的變化等多角度的視覺化分析
「關聯圖」-人物角色關係
「社會網絡分析圖」-人物的共現關係
人名的詞頻變化折線圖(百分比):41回至60回寶玉出現次數最多
情緒詞的詞頻變化折線圖 (百分比):41回至60回「高興」「取笑」「歡喜」出現比例最高;80回後「哭泣」「悲傷」情緒詞比例逐漸升高。
(2)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是一個形、音、義綜合的文字學資料庫,可提供使用者根據文字的形、音等屬性先檢索出字頭,再透過字頭連接到個別的形、音、義資料庫或字書索引。本資料庫收錄的字形涵蓋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及楷書,總數超過22萬字;收錄的聲韻資料涵蓋上古、中古、近代及現代,總數超過134萬筆;收錄的字書索引則超過36萬筆。呈現一目了然的古今漢字形體演變,為國內外文字學研究的重要來源。本資料庫另外還銜接了5個網際網路上的字、辭典資料庫。
以紅樓夢的「夢」查詢字形演變
本中心重點工作之一在於典藏品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已陸續建立41個大型數位典藏資料庫,內含逾700萬筆詮釋資料(metadata records),近3,000萬幅影像,逾6億字的全文,及數百小時影音資料。典藏內容包括臺灣歷史、政治、社會、法律、經濟等各方面。同時開發20種以上數位人文知識探勘及呈現的工具,藉此提升人文研究的品質與效率,促進數位人文的發展。
(1) 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臺
DocuSky是提供人文學者進行資料轉檔、上傳、建置個人化資料庫與運用數位工具進行文本分析的數位人文研究平臺。有別於過去人文研究者必須仰賴資訊人員,才能將研究材料建置為資料庫、對資料進行數位分析與視覺化呈現等限制,DocuSky 讓人文研究者自行將材料在 DocuSky 建庫、探勘與分析、並作成圖表或地理空間資訊的視覺化呈現。DocuSky將數位工具的使用彈性,交付給使用者,為人文研究方法,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以紅樓夢為例,提供五種工具功能:
1.自主建庫與詞彙標記
2.詞彙統計與後分類(post-classification)分析
3.文本比對功能
4.文本對讀瀏覽
5.字詞頻率統計分析。
1.自主建庫與詞彙標記
使用者可以自行將純文字的電子版《紅樓夢》在DocuSky上建立資料庫,除能進行檢索外,還能進行詞彙的標記
2.詞彙統計與後分類(post-classification)分析
利用詮釋資料篩選與詞彙統計功能進行詞彙的詞頻分析(以21-30回人物詞彙出現進行統計)
3.文本比對功能
利用文本比對工具進行不同版本的比較(圖左:程乙本;圖右:庚辰本)
4.文本對讀瀏覽
利用文本對讀工具進行不同版本的對讀(圖左:庚辰本;圖右:程乙本)
5.字詞頻率統計分析
將文本切分為前80回(At)與後40回(Bt),可以看出部分詞彙在前80回與後40回中出現頻率的明顯差異。
4. 名人大講堂
呈現四位臺灣學者針對數位人文及紅樓夢的演講影片。
題目 數位人文在臺灣:過去、現況,與未來
主講者 祝平次教授
題目 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與教育:現況與困境
主講者 祝平次教授
題目 大數據時代的紅樓夢研究
主講者 黃一農教授
影片來源: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題目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主講者 白先勇教授
題目 《紅樓夢》-貴族世家的美麗與哀愁
主講者 歐麗娟教授
5. 相關遊戲創作
5.1. 紅樓夢桌遊
臺灣學生多透過高中及高職國文課文認識《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 此桌遊是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從桌遊設計到成功出版販售。
5.2. 漢字積木遊戲-認識部件
認識字的演變與部首和發音(需支援flash)
http://digiarch.sinica.edu.tw/game/cabecera/game.html
6. 展覽精華剪輯
7. 各地巡迴展照片
7.1. 馬來亞大學文化光點
國家圖書館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合作,舉辦「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展期從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5日。展覽第一天,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同時舉辦第四屆深耕結業禮、臺灣文化光點計畫「文學體驗營(9/21-9/22)」及「網上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參觀者絡繹不絕,有逾二百人出席此次盛會。
2019年「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介紹臺灣數位人文及紅樓夢研究兩者交會後,耳目一新的研究取徑,參觀者對於利用數位平台進行紅樓夢文本詞彙標記、字詞頻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圖表示驚豔。搭配展覽展出之數位人文及紅樓夢研究之書籍,民眾紛紛詢問如何購買,此次展覽書籍展出過後,將贈送給馬來亞大學典藏,提供更多師生有機會閱覽臺灣優質出版品。
7.2. 馬來亞大學紅樓夢研究中心
「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於9月23日移至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紅樓夢研究中心」舉辦。展覽期間馬大同時舉辦「2019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4日至10月6日)」,各國紅學研究者(馬來西亞、臺灣、中國、香港、韓國等)齊聚於馬大,使展覽有更多曝光機會。
2019年「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介紹臺灣數位人文及紅樓夢研究兩者交會後,耳目一新的研究取徑。展覽主視覺以國家圖書館典藏之《紅樓夢》(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刊巾箱本)為創意發想,製作了男女兩款印章供參觀者蓋印留念。搭配紅樓夢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展出臺灣紅樓夢研究及數位人文書籍,製作利用數位人文平台運算之紅樓夢範例展示牌(如詞彙標記、字詞頻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圖等),同時展示臺灣數位典藏經驗及成果。
此外,臺灣學生認識《紅樓夢》多起始於中學課本收錄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展覽透過由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設計之桌遊,及臺灣豫劇團「新編豫劇:劉姥姥-紅樓夢DVD」,呈現臺灣當代與《紅樓夢》之連結。
7.3. 英迪國際大學
獲我國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Malaysia)教育組協助,於馬來亞大學展期結束後,由代表處教育組協助移師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繼續展出。
8. 臺灣出版品
數位人文及紅樓夢研究臺灣作家之書籍及影音出版品
1. 數位人文: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 / 項潔
2. 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 / 項潔
3. 數位人文要義:尋找類型與軌跡 / 金觀濤 ; 劉昭麟 ; 項潔
4.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 項潔
5. 遠見與承擔: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發展史(1984-2015) / 曹銘宗
6. 「數位人文學」白皮書 / 林富士
7.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研發與應用 / 莊德明
8.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 / 吳建昇
9. 百年芳華-臺灣女性百年風貌 / Akru等作
10. 《CCC創作集》 第5號 那些花與夢 / 任容
11. 《CCC創作集》 第9號 硬是要做獨立遊戲 / 任容
12. 實穗:臺灣數位典藏成果永續經營(2013─2015) / 謝國興
13.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精品圖錄(附臺灣風景及物產圖) / 陳永發
14. 十年耕耘‧百年珍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成果專刊 / 馮明珠 ; 林國平
15. 校史解碼:數位典藏與校史經營研究論文集 / 柯皓仁
16. 數位典藏導論 / 蔡順慈、余顯強
17. 城市大冒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導覽專刊創作集 / AKRU
18. 多元文化匯流與創意設計:臺灣青年學者的數位人文新嘗試 / 邱凡芸 ; 孫劍秋
19. 大觀紅樓:正金釵卷 (共二冊) / 歐麗娟
20. 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 黃一農
21. 詩論紅樓夢 / 歐麗娟
22. 紅樓夢人物立體論(修訂版) / 歐麗娟
23. 紅樓夢與曹雪芹 / 朱嘉雯
24. 朱嘉雯青春經典講堂:紅樓夢 / 朱嘉雯
25.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 余英時
26.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 廖咸浩
27. 一日一紅樓,悠悠芳草情:第一本結合紅樓夢+植物古畫的全彩日記書 / 紅樓夢精雅生活設計中心
28.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套書(共四冊)(精裝增訂版) / 白先勇
29. 朱嘉雯私房紅學02:萬千氣象紅樓夢 / 朱嘉雯
30. 這溫柔來自何處:《紅樓夢》裡的愛情命運 / 朱嘉雯
31.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二版) / 周汝昌
32. 民間珍品圖說紅樓夢 / 王樹村
33. 脂評本紅樓夢(上) / 曹雪芹-原著;脂硯齋-重評;馬美信-校注
34. 脂評本紅樓夢(下) / 曹雪芹-著;馬美信-校注
35. 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三版) / 薩孟武
36. 紅樓夢新論:閒枕脂評夢紅樓 / 王關仕
37.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01 / 蔣勳
38.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02 / 蔣勳
39.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03 / 蔣勳
40.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04 / 蔣勳
41.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05 / 蔣勳
42. 紅樓夢植物圖鑑(2.0版) / 潘富俊
43. 圖解紅樓夢 / 楊雅筑-著;胡衍南-審訂
44. 紅樓饗宴:一起享用紅樓夢中的一茶一飯,一粥一器,琳琅滿目的佳釀美食,以及鋪陳開來的一段生活盛景 / 聞佳
45. 新編豫劇:劉姥姥-紅樓夢DVD
學研究通訊&漢學研究
1. 論索引─紅樓夢人物索引序 / 周策縱 / 漢學研究通訊 / 3卷1期 / 1984
2. 《紅樓夢》的民俗學價值及其在文學上的意義 / 葉麗婭 / 漢學研究 / 9卷1期 / 1991
3. 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詩傳統的一段情結 / 蕭馳 / 漢學研究 / 14卷1期 / 1996
4.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與叔本華哲學 / 郭玉雯 / 漢學研究 / 19卷1期 / 2001
5. 林黛玉立體論──「變∕正」、「我∕群」的性格轉化 / 歐麗娟 / 漢學研究 / 20卷1期 / 2002
6. 《紅樓夢》與魏晉名士思想 / 郭玉雯 / 漢學研究 / 21卷1期 / 2003
7. 命定與超越:《西遊記》與《紅樓夢》中歷劫意識之異同 / 許麗芳 / 漢學研究 / 23卷2期 / 2005
8. 論《紅樓夢》中「意淫」一詞的出處及其幽默與意義 / 許衛和 / 漢學研究 / 25卷1期 / 2007
9. 《海上花列傳》與《紅樓夢》 / 郭玉雯 / 漢學研究 / 25卷1期 / 2007
10. 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為中心 / 歐麗娟 / 漢學研究 / 28卷3期 / 2010
11. 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帝關係揭祕 / 黃一農 / 漢學研究 / 31卷1期 / 2013
12. 警幻與覺迷——《紅樓夢》與遺民情懷 / 廖咸浩 / 漢學研究 / 34卷2期 / 2016
13. 曹寅好友張純修家世生平考 / 黃一農 ; 黃書梅 / 故宮學術季刊 / 29卷3期 / 2012
14. 唐代詩人行吟地圖建構:李白、杜甫、韓愈 / 羅鳳珠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 40卷1期 / 2014
15.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論文 /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 2015
搭配光點活動「科幻與魔幻:幻的後時代」,加入「科幻與魔幻」主題書籍。
1. 入侵鹿耳門 / 李鋅銅
2. 多餘的世界 / 張系國
3. 望天丘 / 李潼
4. 複眼人 / 吳明益
5. 單車失竊記 / 吳明益
6. 去年在阿魯吧 / 賀景濱
7. 幻艙 / 高翊峰
8. 虛擬街頭漂流記【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作品】 / 寵物先生
9. 膜 / 紀大偉
10. 西夏旅館套書(共二冊) / 駱以軍
11. 噬夢人 / 伊格言
12. 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現代社會04 / 陳正芳
13. 腹語師的女兒 / 林滿秋 ; 黃立佩
14. 遊戲自黑暗 / 李奕樵
15. 魔神仔 / 王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