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課出版《むかしばなし第二埔里社鏡》。這一年是日本大正元年,也是中華民國元年,學者邱各容將這一年視為臺灣兒童文學元年。
-
臺灣新文學作家在1930年代開始扮演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的角色,作品多發表在《南音》、《第一線》、《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臺灣新文學作家創辦的文藝雜誌。
-
-
10月25日《國語日報》創刊,發行人兼社長魏建功;少年版創刊,主編魏廉與魏訥。
-
《東方少年文庫》、《學友》、《小學生畫刊》相繼創刊,三足鼎立。
-
6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成立,總編輯彭震球、文學類編輯林海音、健康類編輯潘人木、科學類編輯柯泰、美術編輯曾謀賢。
-
5月3日臺灣省教育廳國校教師研習會(簡稱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研究班」正式開辦,學員27位。
-
4月4日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設「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
-
-
12月20日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簡稱兒童文學學會)正式成立
-
7月1日九所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由語文組選修改為各學系必修課程
-
7月1日九所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由語文組選修改為各學系必修課程
-
8月教育部核准臺東師範學院成立「兒童文學研究所」,林文寶為籌備處召集人。
-
+
-
文字森林的種子:臺灣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發展
邱各容
1. 臺灣兒童文學的誕生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自1896年日本總督府入台「始政」,開始揭開序幕。固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幾乎清一色是日人的文學世界,但是,透過日本兒童文學也讓臺灣兒童文學不致淪為世界兒童文學的邊陲;透過日本兒童文學,使臺灣兒童文學不至於和世界兒童文學脫鉤。更因為日治時期正好也是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時期,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課於1912年出版名為《むかしばなし第二埔里社鏡》。這一年是日本大正元年,也是中華民國元年,臺灣兒童學者邱各容在其著作《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將這一年視為臺灣兒童文學元年。
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在臺灣推行「國語教育」政策,無論是統治階層的總督府,或是半官方的臺灣教育會,以及居臺日人作家,還有在全臺各地成立的各種兒童文學團體,經由他們的努力和用心,彩繪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圖像。也就是說,整個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在日治初期是日人獨角唱戲,二○年代是花開並蒂,三○年代是黃金時期,四○年代是承先啟後。
整個日治時期有關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資源都掌握在殖民者手中,舉凡著作出版概以日文為主;殖民者為壓迫被殖民者的民族意識,以及抗暴精神的奮揚,尤其是出版事業攸關被殖民者的思想,更是殖民者所最關注的。是以,日治時期有關臺灣兒童文學的相關出版品,諸如兒童讀物或是兒童期刊,幾乎清一色是日文。
相形之下,有關漢文的兒童文學作品,只有散見於當時的《南音》、《第一線》、《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臺灣新文學作家創辦的文藝雜誌。當然,涓涓滴水,委實難以和掌握優勢資源的殖民者相抗衡。這些臺灣新文學作家的少數兒童文學作品,就「量」而言,自然無法與日人作家等量齊觀;但若就「質」而論,儘管中文創作屬於微量,但卻蘊含了臺灣的「本體性」、「鄉土性」與「寫實性」。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在殖民者採取「懷柔政策」的情況下,不僅是公學校臺籍訓導,就是連公學校的臺籍學童,他們的童謠作品都分別刊登在《臺灣教育》、《第一教育》、《臺灣日日新報》「臺日子供新聞」以及《鳥籠》、《合歡樹》等童謠誌。正因為如此,才能幫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留下珍貴的史料;甚至在「共生的歷史」軌跡下,無論是臺籍作家或是日籍作家,他們超越種族和殖民的相異性,一致為孩童書寫兒童文學作品的共同性,以致在三○年代締造出臺灣兒童文學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而這個「黃金時期」卻是在殖民統治的日治時期。換句話說,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在整個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過程中居於開創性的歷史定位。上述提到的作家與作品,當然也成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非常重要的史料。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臺灣新文學作家在三○年代開始扮演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的角色,這在當時或許是他們始料所未及的。從他們發表在《南音》、《第一線》、《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臺灣新文學作家創辦的文藝雜誌,當可了解這些新文學作家對兒童文學具有某種程度上的認知,所以才會有小說、童話、民間童話、兒歌、童謠等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張我軍還翻譯過兩冊《日本童話集》,更因緣際會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童謠大師北原白秋的追悼會。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張耀堂,他在《臺灣教育》發表一篇題為〈新興兒童文學─童話的價值探究〉,是日治時期首位使用「兒童文學」一詞的學者,當時常用的語彙是兒童文化或是兒童文藝。
再說,在日治時期那樣特殊的時空環境,透過日文,在臺灣依舊可以閱讀世界兒童文學名著;透過日文,在臺灣還是可以受到世界兒童文學的滋潤。是以,透過日文,讓臺灣兒童文學可以和日本同步的近代化。可以這麼說,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百餘年來,日本兒童文學的影響就居於半個世紀。臺灣兒童文學的多元風貌,其中不乏日本兒童文學的影子。即便是現在,雖然臺日兒童文學界受限於國際政治的現實,無法進行正式的交流往來;但是就出版交流而言,日本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翻譯量確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當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那短短幾年當中,臺灣兒童文學並未因為政治局勢的轉變而停滯不前,反而是在游彌堅當選臺灣省教育會和臺灣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後,創辦《臺灣教育》和《臺灣文化》這兩份雜誌,都有刊登兒童文學作品。再加上《中央日報》「兒童周刊」以及《國語日報》的創刊,使得戰後初期臺灣兒童文學能夠順利的無縫接軌。研究者視這段期間的臺灣兒童文學是「被祝福的兒童文學」。
2. 承先啟後:1950-1980年的發展
1949年中華民國撤退來臺,隨之渡海而來的知識分子中,其中有許多人投身兒童文學創作,並有「促成兒童文學復興」的理念,最知名者當屬楊煥。
1950年代以降,由於外在嚴峻的國際情勢與內部高壓的統治舉措,在高舉「抗日」「反共」、「抗俄」大旗下,文藝創作以「戰鬥文藝」、「反共文學」為主流。
此時的兒童文學,以官方系統主導,政府遷臺以後首次由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和國立中央圖書館於1957年11月12日到18日聯合舉辦兒童讀物展覽,《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係由上述兩單位負責編輯,以1949年政府遷臺後,臺灣及香港出版的兒童圖書,並經參加兒童讀物展覽者為限。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為促進國民學校圖書館事業之發展,於1967年洽請國立中央圖書館續編兒童圖書目錄。在九年國民教育開始實施之際,由該館負責編印的《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總目》就成為第二本的全國兒童圖書目錄。以1948年到1968年3月在臺灣及香港出版的兒童圖書為限。也就是說,臺灣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史料研究是從「書目」開始著手。
舉凡所有研究工作最基本的工具就是「書目」和「索引」,被歐美國家視為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繼《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和《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總目》兩本「書目」之後,曾在國立中央圖書館工作的馬景賢於1975年元月出版《兒童文學論著索引》一書,所收資料係從清末到1973年6月底止,凡是專書或報刊上所發表有關討論兒童文學的文章都在收編之列,共計一千多篇。該書成為第一本與臺灣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史料研究有關的「索引」。
繼1957年《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與1968年《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總目》之後,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復於1977年與1983年先後編輯出版《全國兒童圖書目錄》和《全國兒童圖書目錄續編》,各收編四千餘種兒童圖書,可謂費盡主其事者的心力,堪稱當時內容較為完整的兒童圖書目錄。
3. 臺灣兒少文學的研究趨勢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自1984年11月成立後,非常重視兒童文學資料的蒐集整理,於1989年12月出版《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一書,列為該學會「兒童文學史料叢刊」第壹冊。蒐集整理從1949年到1989年10月底止,在臺灣地區發行流通,純粹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期刊二百多種。該書也成為迄今唯一一本有關兒童期刊目錄彙編的專書。該學會後又陸續出版「兒童文學史料叢刊」第貳到第伍冊,依次是《兒童文學大事記要 1945〜1990》(1991)、《華文兒童文學小史1945〜1990》(1991)、《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兒童文學工作者名錄》(1992)、《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回顧與展望專輯》(1998)。
除開前述「書目」和「索引」,「摘要」也是從事理論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工具之一。繼上述《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目錄》、《中華民國兒童圖書總目》、《全國兒童圖書目錄》、《全國兒童圖書目錄續編》、《兒童文學論著索引》等五本工具書之後,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也於二十年後的1993年11月出版《美加兒童文學博士論文提要》一書,共計666則博士論文提要,分別由洪文瓊、鄭明哲、張玉玲、施長花等四位擔任譯者。該學會出版該提要目的端在介紹美加兩國高等學府有關兒童文學的研究動向,一方面提供臺灣從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者參考,一方面提升兒童文學研究水準以及兒童讀物的出版品質。
至於個人從事臺灣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史料蒐集研究係從邱各容開始,他於1990年出版《兒童文學史料初稿 1945-1989》一書,該書分四輯,依次是初探篇、采風錄、回想曲、大事記等。是臺灣第一本有關現代兒童文學史料專書,也是當年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必讀的書籍之一。自此而後,邱各容長期浸淫在臺灣兒童文學史料研究方面,陸續出版《臺灣兒童文學史》(2005)、《臺灣兒童文學年表 1895-2004》、《臺灣兒童文學一百年》(2011,與林文寶合著)、《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2013)、《臺灣兒童文學史》(2018,與林文寶合著)等5書。其中《臺灣兒童文學史》係以「史料立史」,被譽為臺灣第一本兒童文學史。《臺灣兒童文學年表》是臺灣第一本的兒童文學年表。《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被日本學者中島利郎稱為真正第一本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中文專著。
第一個使用「臺灣兒童文學史」這個名詞為書名的是洪文瓊,他於1994年出版《臺灣兒童文學史》一書,該書係從出版發展觀點解析1945〜1993年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面貌。主要內容包括11篇的總體發展綜析、4篇專類發展分析。顯然該書係以「出版發展觀點為主」按各篇發表時序分類編輯成冊,而非整體性的兒童文學發展史觀。洪文瓊繼《臺灣兒童文學史》後,復於2004年出版《臺灣圖畫書發展史》也是秉持從「出版立史」的一貫作風,從出版觀點對臺灣圖畫書發展加以立論分析。
至於學術研究領域方面,各大學以和臺灣兒童文學史料有關的博碩士論文起步很晚,遲自2000年起才始有所見,其中又以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林文寶教授指導的博碩士生居多。從2000年迄今,十餘年來高等學府有關臺灣兒學史料研究的博碩士論文大致可區分為兒童文學文類發展、區域兒童文學發展、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重要指標事件、斷代史等幾個領域。
(一) 在兒童文學文類發展方面 : 有兒童詩、圖畫故事書、兒童戲劇等。
(二) 在區域兒童文學發展方面 : 有臺北縣(升格新北市)、臺南縣(升格臺南市)、澎湖縣、桃園縣(升格桃園市)、宜蘭縣等。
(三) 在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重要指標事件方面 : 有兒童讀物研究班、國語日報、《東方少年》等。
(四) 在斷代史方面 : 有日治時期。
也就是說,兒童文學文類發展、區域兒童文學發展、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重要指標事件、斷代史等四個領域是研究主軸。而目前臺灣各大學,更嚴謹的說,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才是以兒童文學史料作為博碩士論文的重鎮,該所在這方面幾乎是林文寶教授一枝獨秀,由他指導的博碩士論文共有十筆。
多年以來碩論出版成書的計有徐錦成《台灣兒童詩理論批評史》( 台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2000年 )、謝鴻文《凝視兒童文學的重鎮─桃園縣兒童文學史》( 桃園縣兒童文學發展之研究,2004年 ) 、邱各容《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 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2006年 )。
4. 臺灣兒少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
從日治時期迄今,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已經超過一世紀,在這百餘年的兒童文學發展,究竟有那些人的付出和作為對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具有貢獻和影響,這些貢獻和影響讓他們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定位。
4.1. 日治時期
諸如日治時期的西岡英夫、吉川精馬、宮尾進、窗道雄、西川滿、池田敏雄;張耀堂、莊傳沛、黃鳳姿、江肖梅、周伯陽、黃連發等。他們的事蹟包括口演童話運動的推行與倡導、兒童刊物的創刊發行、童謠主編與編選、童謠創作、童書出版創作、發掘才女等。就臺籍作家而言,包括最早使用「兒童文學」一詞、日文童謠創作量多、日文童謠作品入選唱遊教材、臺灣文學才女等。至於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作家在因緣際會下,成為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傳世作品有小說、民間童話、創作童話、童謠、兒歌;在公學校就讀的臺灣學童的童謠作品,也成為見證日治時期童謠運動推展的實際參與者。這個部分可以透過文訊雜誌社承辦編輯的《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選集─臺灣作家部分》小說卷與童謠卷了解一二。
4.2. 戰後臺灣兒童文學
戰後臺灣兒童文學是在無縫接軌的狀況下持續發展,真正對整個戰後臺灣兒童文學具有影響力的計有游彌堅、陳梅生、陳千武、林鍾隆、林海音、潘人木、林良、鄭明進、馬景賢、邱阿塗、藍祥雲、張杏如、林文寶、林煥彰、徐素霞、郝廣才等。他們的事蹟涵蓋最早成立的童書出版社、兒童讀物編輯與寫作政策、推進臺日兒童文學交流、引進外國傑出經典圖畫書、催生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培養臺灣原創圖畫書創作、區域兒童文學推廣、全國性兒童文學團體的催生、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創立、打開通往世界圖畫書的窗口、將臺灣圖畫書推向世界等。
4.3. 緬懷已故的兒童文學工作者(1950s-2017)
臺灣兒童文學百餘年的發展,從50年代以迄2017年,先後辭世的兒童文學工作者計有50位,他(她)們一生為臺灣兒童文學奉獻心力,堪為典範。
分別是 :楊喚(1954)、張我軍(1955)、楊松茂(1959)、江肖梅(1966)、游彌堅(1971)、洪炎秋(1980)、郭秋生(1980)、廖漢臣(1980)、王詩琅(1984)、林顯騰(1986)、許漢章(1990)、徐士欽(1993)、丁明根(1995)、張彥勳(1995)、蘇尚耀(1996)、張劍鳴(1996)、林守為(1997)、魏廉(1998)、嶺月(1998)、黃得時(1999)、陳雄(1999)、彭震球(1999)、陳定國(1999)、林海音(2001)、蕭奇元(2002、朱傳譽(2003)、詹冰(2004)、陳梅生(2004)、 李潼(2004)、潘人木(2005)、琦君(2006)、李慕如(2006)、嚴友梅(2007)、黃宣勳(2007)、林鍾隆(2008)、蔣家語(2008)、王令嫻(2010)、朱介凡(2011)、洪義男(2011)、陳千武(2012)、曾西霸(2013)、趙雲(2014)、汪桃源(2014)、李國躍(2015)、華霞菱(2015)、周慧珠(2015)、馬景賢(2016)、方朱憲(2016)、鄭清文(2017)、帥崇義(2017) 等50位。
4.4. 最佳拍檔
臺灣兒童文學界有一個很有人情味的特色就是拍檔特多。這些拍檔的組合有父女、父子、母女、翁婿、夫妻、兄弟、兄妹、姊妹、妯娌等。
(1) 父女檔 : 林良、林瑋;曹俊彥、曹益欣;黃 海、陳曉菁;柯添遜、柯作青;楊茂秀、楊靈靈
(2) 父子檔 : 游彌堅、游復熙;黃連發、黃基博
(3) 母女檔 : 柯作青、張海涵
(4) 翁婿檔 : 黃海、王金選
(5) 夫妻檔 : 林秀穗、廖健宏;王金選、陳曉菁;李公元、蔡孟嫻;劉宗銘、陳芳美;黃志明、石麗蓉;白靈、夏婉雲;嚴凱信、崔麗君;顏福南、賴伊麗;陳維霖、蔡靜江;蔡清波、翁翠芝;鍾偉明、曲敬韻
(6) 兄弟檔 : 鄭明進、鄭明哲;洪文瓊、洪文珍
(7) 兄妹檔 : 何華仁、何雲芝;哲也、石麗蓉
(8) 姊妹檔 : 王家珍、王家珠;蔡宜蓉、蔡宜芳
(9) 妯娌檔 : 趙映雪、楊美鈴
無論任何形式的拍檔,他(她)們在少年小說、童話、散文、童詩、兒歌、童謠、圖畫書、理論研究等兒童文學各個領域都有傑出表現,其中以創作,尤其是圖畫書插畫居多,這樣多元的組合的確也為臺灣兒童文學憑添一些佳話。
4.5. 兒童文學作家二三事
每個兒童文學工作者和兒童文學結緣的初始不盡相同,有因「人」的因素而結緣,有因「事」的因素而結緣,有因「物」的因素而結緣,他(她)們與兒童文學結緣之後,數十年來始終不離不棄,始得以在兒童文學各個領域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形塑出臺灣兒童文學的繁花盛景。
(1)華霞菱 : 因「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編輯《中華兒童叢書》而與 兒童文學寫作結緣
(2)潘人木 : 因「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編輯《中華兒童叢書》而與 兒童文學寫作結緣
(3)詹冰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由現代詩轉入童詩創作
(4)馬景賢 : 因圖書館的工作與兒童文學結下不解之緣
(5)林煥彰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由現代詩轉入童詩創作
(6)林立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小說創作
(7)黃海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科幻小說創作
(8)林武憲 : 因參加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班」才從事兒歌與童詩創作
(9)洪中周 : 因參加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班」才從事兒童文學創作
(10)馮輝岳 : 因鍾肇政的啟蒙才從事寫作,因參加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班」併發兒童文學創作火花,因桂文亞鼓勵才從事散文創作
(11)邱各容 : 因莊永明的《臺灣第一》,才從事兒童文學史料研究
(12)桂文亞 : 因接掌《民生報》兒童版主任,才與兒童文學結緣
(13)謝武彰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童詩創作
(14)方素珍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童詩創作
(15)陳木城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童詩創作
(16)杜榮琛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童詩創作
(17)李潼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小說創作
(18)徐素霞 : 因從事《中華兒童叢書》插畫才與兒童讀物寫作結緣
(19)蔡榮勇 : 因指導兒童寫詩,受黃基博《怎樣指導兒童寫詩》的啟迪,才從事童詩創作
(20)呂紹澄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小說創作
(21)陳肇宜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小說創作
(22)朱秀芳 : 因「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徵獎,才從事小說創作
(23)施政廷 : 因「信誼幼兒文學獎」徵獎,才從事圖畫書創作
(24)王金選 : 因認識何春桃引發創作圖畫故事,因謝武彰的《赤腳走過田園》而有臺語兒歌《紅龜粿》的發想
(25)王淑芬 : 崛起於「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後期
(26)陳素宜 : 崛起於「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
(27)張嘉驊 : 崛起於「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後期
(28)張友漁 : 崛起於「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
(29)陳昇群 : 崛起於「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
(30)鄭宗弦 : 因「師院生兒童文學創作獎」入選,與兒童文學結下不解之緣
5. 臺灣兒少文學史上的指標事件
5.1. 14個重要指標事件
整個歷史發展關係人與事的消長與存滅,兒童文學也不能例外。從日治時期以迄當今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指標事件計有 :
(1)日治時期童話運動的推行
(2)日治時期童謠運動的推行
(3)40年代後期東方出版社的創立、《國語日報》創刊
(4)50年代《小學生》、《學友》、《東方少年》三足鼎立
(5)60年代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成立
(6)70年代臺灣省國校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研究科開辦
(7)70年代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設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
(8)80年代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中心創辦《小袋鼠》
(9)80年代佛教慈恩育幼院創辦六屆慈恩兒童文學研習營
(10)80年代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成立
(11)80年代九所師專改制為師院,兒童文學列為全體師院生必修課程
(12)80年代各種兒童文學獎先後設立
(13)90年代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獲准設立
(14)千禧年教育部兒童閱讀年的推動
從上列可以看出14件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指標事件,80年代就佔了5件,就明白何以80年代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這14件重要指標事件對近半世紀以來臺灣兒童文學的整體發展具有絕對性的影響力,為臺灣兒童文學豎立新的里程碑。
這14件攸關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指標事件包括兒童讀物與兒童文學兩大項,以70年代為分界點,70年代以前都以「兒童讀物」相稱,70年代以後改以兒童文學相稱。事件內容涵蓋兒童刊物創刊、兒童讀物編輯寫作、兒童文學獎創設、兒童文學社團成立、兒童文學研習舉辦、兒童文學修習、兒童文學研究所創設、兒童閱讀推廣等等。
從這14件重要指標事件可以進一步作為學術研究的標的。至少《國語日報》的創刊、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研究班、《東方少年》都已經有碩士論文。再者,這14件重要指標事件的確提供多元的學術研究途徑,每一個區塊都可以作為獨立研究課題,進而了解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整體觀,了解臺灣兒童文學未來發展的趨向。除以上的重要指標事件之外,自千禧年以來也有若干事件有助於臺灣兒童文學發展。
5.2. 兒童文學國際交流
臺灣兒童文學的境外交流從日治時期就已經開始,當時是所謂的「外地兒童文學」(臺灣) 與「內地兒童文學」(日本) 的交流,可以游珮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一書為例。戰後臺灣兒童文學的國際交流依序是臺美、臺日、臺韓以及海峽兩岸的交流,臺日交流可以陳千武、林鍾隆為例;臺韓交流可以林煥彰、宣勇為例;海峽兩岸可以林煥彰、桂文亞、林文寶為代表;在洲際兒童文學交流可以參加「亞洲兒童文學大會」為例。
附表 : 亞洲兒童文學大會歷屆相關資訊
屆次
|
年份
|
主辦國
|
地點
|
主題
|
第1屆
|
1990
|
韓國
|
漢城
|
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文學與兒圖畫
|
第2屆
|
1993
|
日本
|
福岡
|
為亞洲兒童文學掀起新的兒童文學之風
|
第3屆
|
1995
|
中國
|
上海
|
經濟發展將給兒童文學帶來甚麼
|
第4屆
|
1997
|
韓國
|
漢城
|
世界兒童文學的現在與未來
|
第5屆
|
1999
|
台灣
|
台北
|
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兒童文學
|
第6屆
|
2002
|
中國
|
大連
|
和平、發展與21世紀兒童文學
|
第7屆
|
2004
|
日本
|
名古屋
|
探求亞洲兒童讀物的未來,為了共生時代的孩子們
|
第8屆
|
2006
|
韓國
|
首爾
|
嚮往和平的兒童文學
|
第9屆
|
2008
|
台灣
|
台東
|
「土.土.土」: 生態、全球化、主體性
|
第10屆
|
2010
|
中國
|
金華
|
世界兒童文學視野下的亞洲兒童文學
|
第11屆
|
2012
|
日本
|
東京
|
亞洲兒童文學的未來課題
|
第12屆
|
2014
|
韓國
|
昌原
|
文學一一為兒童種夢
|
第13屆
|
2016
|
台灣
|
台東
|
亞洲兒童與童年的想像
|
第14屆
|
2018
|
中國
|
長沙
|
亞洲兒童文學的境遇與走向
|
5.3. 兒童文學社團
從八〇年代開始,臺灣兒童文學社團陸續成立,這正表示臺灣兒童文學寫作已經從過去的孤木和單絲進展到孤木成林或是單絲成線的狀況。依成立先後計有 :
(1)高雄市兒童文學寫作學會 (1980)
(2)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1984)
(3)臺北市兒童文學教育學會 (1987)
(4)臺灣省兒童文學協會 (1989)
(5)大陸兒童文學研究會 (1988)
(6)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1992)
(7)桃園縣兒童文學協會
(8)臺灣兒童文學學會 (2006)
(9)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學會 (2015)
5.4. 兒童劇藝活動
兒童劇團是推廣兒童戲劇活動的核心,也是兒童劇運得以永續經營的原動力。民間兒童劇團自陳芳蘭「水芹菜兒童劇團」的成立 (1985),揭開往後臺灣兒童劇團蓬勃發展的序幕。繼「水芹菜兒童劇團」而起的劇團分別是 :
(1)魔奇兒童劇團 (1986)
(2)九歌兒童劇團、一元布偶劇團、鞋子兒童實驗劇團 (1987)
(3)杯子劇團 (1988)
(4)媽咪兒童劇團、蒲公英兒童劇團 (1989)
(5)紙風車劇團、向日葵劇團、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小番薯兒童劇團(1992)
(6)臺東小木偶兒童劇團、大腳丫劇團 (1993)
(7)黃大魚兒童劇團、小袋鼠說故事劇團 (1994)
(8)牛古演劇團 (1995)
(9)嘉義市小茶壺兒童劇團 (1996)
(10)蘋果兒童劇團、洗把臉兒童劇團 1997)
(11)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1999)
(12)如果兒童劇團 (2000)
自1996年臺北市兒童戲劇協會成立,兒童劇團開始組織化,再加上文建會的推波助瀾,使得90年代以後臺灣兒童戲劇演出年復一年,甚至有些劇團還推出年度大戲。至於改編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兒童劇計有黃春明《稻草人與小麻雀》(鞋子兒童實驗劇團 1993)、《愛吃糖的皇帝》(黃大魚兒童劇團1999)、《小駝背》(黃大魚兒童劇團 2005);林鍾隆《蠻牛傳奇》、《南方小島上的故事》(偶偶偶劇團)、陳致元《Guji Guji》、李潼《水柳村的抱抱樹》、《順風耳的新香爐》(紙風車劇團 2015)、嚴淑女《春神跳舞的森林》等。改編自外國兒童文學名著計有《湯姆歷險記》、《白雪公主》等。
5.5. 兒童文學獎
提高兒童讀物水準,培養兒童文學作家,是兒童文學獎設置的核心價值。70年代由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辦的「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的確是開風氣之先,這個獎的設置一方面掀起臺灣兒童文學創作的熱潮,一方面更鼓舞社會大眾對兒童文學的重視。繼「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之後,陸續設置的各類兒童文學獎(不包括含兒童文學的文學獎)計有 :
(1)柔蘭兒童文學創作獎 : 1981〜1993
(2)東方少年小說獎 : 1987〜1990
(3)信誼幼兒文學獎 : 1987〜現在
(4)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 :1987〜1999
(5)中華兒童文學獎 : 1988〜2001
(6)楊喚兒童文學獎 : 1988〜2000
(7)大專院校兒童文學研究論文獎學金 : 1989〜現在
(8)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 1992〜現在
(9)陳國政兒童文學新人獎 : 1993〜2001
(10)教育部師院生兒童文學創作獎 : 1994〜2007
(11)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 : 1995〜現在
(12)林君鴻兒童文學創作獎 : 2004〜現在
5.6. 母語寫作
長期以來都是以漢語寫作的語言文化,教育部為保存臺灣語言文化的多樣性,自2008年開始舉辦閩客語文學獎。兒童文學的寫作同樣具有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母語寫作」已經逐漸成為顯學,母語是世界無法改變的語言資產,就閩客語作家而言,使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寫作兒童文學作品,那是一種反省,也是一種由衷的親切感。施福珍、林武憲、王金選、鍾振斌、馮輝岳、張捷明等都是閩客語兒童文學作家,且都有作品出版。近年來各種原住民語的圖畫書迭有出版,以漢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從事兒童文學寫作,更顯出臺灣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1)施福珍 :《點仔膠》、《大鼻孔》(臺語兒歌音樂作品)
(2)林武憲 :《臺語囝仔歌─月光 夜市 過新年》(有聲兒歌繪本)
(3)王金選 :《紅龜粿》(臺語兒歌繪本)
(4)鍾振斌 : 《鍾振斌客語童詩選集》
(5)張捷明 :《阿姆 ! 阿姆 ! 》(客語有聲童詩繪本)
(6)馮輝岳 :《創作客家兒歌─第一打鼓》(客家兒歌集)
5.7. 走入歷史的報紙兒童版
報紙兒童版始終是兒童文學寫作者的最愛,是他(她)們從事寫作的平台和煉金石。臺灣各報數十年來提供兒童版園地,培育無以計數的兒童文學作家,的確是很的的貢獻。曾幾何時,這些風光一時的兒童版,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陸續一一走入歷史。
(1)《中央日報》「兒童週刊」: 1945.04.04〜待查
(2)《中華日報》「兒童版」: 1956.12〜2004.05.01(中華兒童週刊)
(3)《大華晚報》「新少年版」: 1959.03.25〜1988.04
(4)《聯合報》「聯合週刊兒童版」 : 1964.05〜待查
(5)《徵信新聞》「徵信週刊兒童版」 : 1964.08〜待查
(6)《臺灣日報》「兒童版」: 1964.10〜1986.05.25 (兒童天地)
(7)《嘉義商工日報》「北回歸線」 : 1983.08.03〜1985.02.28 (463期)
(8)《臺灣時報》「兒童樂園週刊」1985.04.14林仙龍策畫,每週一次刊載兒童文學作品。
(9)《兒童日報》「兒童文學花園」 : 1988.09.01〜1998.02.28
(10)《臺灣新生報》「兒童版」: 待查〜1995
(11)《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 〜 2005.04.03 (兒童親子版-自1989.03.01兒童天地版每日見報改為每週六見報),1996.05「兒童版」更名為「少年兒童版」。1998.10起,定每月第一週闢出兩個版面的兒童文學專刊。2000.01.29少年兒童版的「兒童文學」改為每月最後一週週六、週日出刊。
(12)《自由時報》「自由兒童」 : 〜2005.04.27,1995.08.15由每週一見報改為天天見報。
5.8. 走入歷史的童書出版社
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與童書出版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40年代中期東方出版社的創立,乃至60年代初期的光復書局、中期的新學友書局;70年代的圖文出版社、華一書局、臺灣英文雜誌社等,這幾家都曾經出版盛極一時的兒童文學原創與翻譯的童書,得過行政院新聞局圖書出版金鼎獎,在童書出版各自擁有一片天。基於諸多因素,導致這幾家曾經風光一時的童書出版社先後走入歷史。
(1)新學友書店 (1966〜2003) : 創辦人廖蘇西姿,以連鎖書店與出版結合,曾創辦報紙型《新學友兒童週刊》、《哥白尼21少年兒童科學雜誌》,出版《彩虹學習圖畫書》等。
(2)光復書局 (1970〜2002) : 創辦人林春輝,以引進外國優良兒童讀物著稱,先後出版《彩色世界兒童文學全集》全套25冊,國內第一套合法的國際版中文本兒童文學叢書。《彩色世界童話全集》、《21世紀世界童話精選》、《世界童話百科全集》、《世界兒童文學傳記全集》、《中國創作童話》、《幼兒文學寶庫》、《四季兒歌》等。曾創辦《兒童日報》。
(3)圖文出版社 (1972〜2002) : 創辦人許鐘榮,以出版套書著稱,先後出版《自然科學館》(100冊)、《科學圖書館》(50冊)、《人文圖書館》(50冊)、《中國孩子的百寶箱》(24冊)等。這些套書都是「科際整合」的結果,也是世界性的趨勢。
(4)童年書店(1978〜1995) : 創辦人張瑤華,其父張一渠為中國第一家兒童書局創辦人。張瑤華頗有乃父之風,一生秉持一渠先生啟迪兒童教育為目標的宗旨,出版有益兒童的讀物。曾出版《幼兒叢書》(8冊)、《中國名人幼年故事》(20冊)、《幼兒新故事》(20冊)、《世界童話叢書》(50冊)、《八仙的故事》(10冊)、《神仙故事》(10冊)等適合幼兒閱讀的幼兒童書。
(5)錦標出版社(1984〜1990) : 以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為主,曾出版《童話列車》(15冊)、《童詩開門》(3冊)等童書。前者分為動物王國、植物世界與科學奧秘等三個區塊,是一套結合文學性與知識性的兒童叢書。後者是一套童詩入門。
(6)華一書局(1986〜1995) : 曾出版《華一兒童啟蒙文學》(12冊)、《華一兒童通俗文學》20冊)。前者於1981〜84年出版,後者於1985〜89年出版,聘請臺大名譽教授曾永義擔任審訂,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出版金鼎獎。
(7)長流出版社(〜1984) : 創辦人林順源,以出版純文學兒童文學作品為主,作者皆為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讀物寫作班結業學員。曾出版《金筆獎童話創作集》、《李春霞童話創作集》、《馮輝岳童謠創作集》、《童詩創作精華》、《兒童歌謠詩選集》等。
(8)臺灣書店 : 臺灣書店發行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編輯的《中華兒童叢書》,後因臺灣省精省而宣告結束營業。
6. 臺灣兒少文學的重要外譯作品
6.1. 重要外譯作品
此處所謂的作品端指兒童文學作品「外譯」而言,也就是說透過國際版權交易,將臺灣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外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在這個部分,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她)們的兒童文學作品無論是小說、童話、童詩,乃至圖畫書都深獲外國出版商的青睞,尤其是圖畫書更是如此。歷年來迭有佳績。
(1)陳千武 :《檳榔大王遷徙記》(1998京都洛西書院)、《臺灣平埔族傳說》(2002,保坂登志子、安田學翻譯,東京かど創社書房,日文)
(2)林鍾隆 :《阿輝的心》(日文)、《みなみのしまのできます》
(3)鄭清文 :《燕心果》(1993,岡崎郁子翻譯,日本研究出版社,日文《阿里山の神木》)
(4)黃春明 :《稻草人與小麻雀》、《我是貓也》、《短鼻象》、《小駝背》(法文,海灣出版社)
(5)林煥彰 :《嘰嘰喳喳的早晨》、《流浪的狗》(2000,南韓漢城,韓文)
(6)李潼 :《噶瑪蘭少年》(1998中由美子翻譯,日本彩虹圖書室,日文)、《順風耳的新香爐》(1991 漢城 太陽社 韓文)
(7)陳致元 :《Guji Guji》(英、日、韓文)、《小魚散步》(2012,日文,光村教育圖書(株))、《想念》(2004,日文,朔北社)
(8)陳志賢 : 《逛街》(2000,日文,德間書店)
(9)嚴淑女 :《春神跳舞的森林》(英文)
(10)方素珍 :《祝你生日快樂》《一隻豬在網路上》(英文)
(11)李瑾倫 :《子兒吐吐》(2000,日文,日本PHP研究所)、《A Very Rich Lady And Her One Hundred Dogs》
(12)梁淑玲 :《椅子樹》(2000 日文,日本PHP研究所)
(13)杜紫楓 :〈動物語言翻譯機〉(2001 馬场与志子 《小旗子》同人誌 日文)
(14)賴馬 :《慌張先生》(2004,日文,朔北社》
(15)林世仁 :《噗噗俠》(2008,韓文,Randon House korea Inc)、《四季的禮物》(2012,繪本,法文,HONG FEI 出版)
(16)蔡皋 :《寶兒》(2010,日文,德間書店)
(17)余麗瓊•朱成梁 : 《團圓》,(2011,日文,光村教育圖書(株))
除上述所列的「童書外譯」,還有就是配合政府「南向政策」衍生的童書出版。童書出版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環,透過出版可以幫助了解來自東南亞新住民的母國文化。
《多元文化繪本》第一輯東南亞篇,全套10冊
面對越來越多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新住民文教輔導科為催化新住民發揮母國文化的主動參與度,率先編印由林秀兒撰寫的《多元文化繪本》第一輯,副題為故事繪本東南亞篇,為全國首創以中英日越印泰緬七國語言同時呈現的故事繪本。介紹越南、印尼、泰國、緬甸等四國童謠、童話、節慶、飲食、居住環境、服飾等多樣性內涵。
全套計有《四個木偶》、《小星星》、《大象我愛你》、《聰明的鼷鹿》、《好緣好圓的月亮》、《潑水過新年》、《不一樣的分享日》、《這兩個人在做什麼》、《狗與太陽》、《回外婆家》等。
《越南民間故事》全套17冊,彩色精裝
由狗狗圖書公司於2010年引進,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一來讓越南媽媽透過「附錄」了解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二來讓先生和孩子學習越南文、認識越南。
全套計有《到處欠債的國王》、《山神河水神》、《春節的竹竿》、《徐識遇見一位仙女》、《還劍胡傳說》、《五個黃金潭子》、《尋找母親》、《古越南黃金傳奇》、《海螃蟹傳奇》、《榮聖的故事》、《妹珠與仲始》、《檳榔果與荖葉的故事》、《石笙》、《粽子與麻糬的故事》、《石節竹》、《蟋蟀歷險記》、《護國金子旗》(漫畫版)等。
海濤法師說故事系列繪本(緬甸文版)
慈悲心文化事業公司於2017年10月從《海濤法師說故事》數百篇故事中選出十二個主題,改寫成有趣的繪本故事,出版一系列的緬甸文版,名為《海濤法師說故事系列繪本》,此為繼《多元文化繪本》第一輯東南亞篇後,又一以緬甸文編著的繪本故事。
該系列繪本故事分別是《內心裡的笑容》、《分享平安與幸福》、《打開財富之門》、《做自己的主人》、《別忘記說謝謝》、《告訴自己要誠實》、《把愛放在心裡》、《把聰明變智慧》、《勤奮+決心=成功》、《播下快樂的種子》、《擁有與失去之間》、《恩情比山高》等。
7. 參考資料
邱各容,《兒童文學史料初稿》,臺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33_102_000074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年表1895-2004》,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33_102_000141
邱各容,《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33_101_000011